请查阅31省人口大数据,来看看你的家乡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人口走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更加集聚。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占人口比例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的省份有2个,5000万至1亿的省份有9个,1000万至5000万的省份有17个,不足1000万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前五省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5.09%。
10大人口省:广东省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人口总量来看,目前人口前十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湖南、浙江、安徽、湖北。其中5个位于东部沿海,4个位于中部,1个位于西部。
全国及各省人口数据
数据源:国家统计局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省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长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
广东省总人口达1.26亿,自2007年首次超过河南成为人口第一大省以来,广东省人口总量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放开了广泛的落户限制,许多人开始落户。此外,广东现有国有经济较少,体制外人员较多,加上传统宗族文化、生育观等因素的影响,粤东、粤西等农村出生率一直较高,人口自然增长。
继广东省之后,浙江省也超过了1000万人,人口总量增加到6457万人,超过安徽省等地跃居全国第8位。
浙江省政府此前发布的《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显示,浙江省人口流入不断增加,浙江省在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吸引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就业(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为安徽、河南、贵州、江西、四川等)目前,浙江省社会总体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状特征,社会负担较轻,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长最多的5个省份中,山东、河南省主要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人口自然增长多。事实上,这两块土地的人口相当外流。广东、浙江、江苏人口机械增加即人口流入较多。近10年来,人口进一步向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等地流动。
广东、浙江的比例上升最多
从比例变化来看,比例增幅最大的10个省分别是广东、浙江、新疆、福建、贵州、江苏、重庆、广西、北京、海南。这些省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
地域人口比率变化
数据源:国家统计局
广东省人口比例达到8.93%,比2010年上升1.14个百分点,涨幅是第二位的两倍多,遥遥领先全国。这也再次凸显了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向心力。
浙江涨幅达到0.51个百分点。彭澎分析认为,广东、浙江等地民营经济发达,近几年数字经济带动作用明显,转型升级效果突出,吸引大量年轻人,因此这两省比例上升最快。
除粤浙外,东南沿海地区福建涨幅居第四,江苏第六。总体来看,东南四省人口比例涨幅均较大,人口更集中在东南四省。
西部占有率上升东北减少1101万人
除东部沿海外,西部地区新疆、贵州、重庆、广西人口增速涨幅位列前十。从四个板块来看,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之外,另一个比例上升的地区。中部和东北的比例降幅较大。
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上升与西部整体出生率偏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有关。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离东部很远,很多人不想去东南沿岸。近年来,随着重庆城市群、西安等快速经济发展,许多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更多的人留在西部发展。
相比之下,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按省份来看,比例下降的也主要在中部和东北地区。
数据显示,13省人口比例下降,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居倒数第3黑龙江省比例下降0.6个百分点,吉林省下降0.34个百分点,辽宁省下降0.25个百分点。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占有率下降幅度较大,这一结果与预期相符。近10年来,东北持续出现人口外流状态,由于出生率低、老龄化程度高,比例下降幅度较大。
衣保中说,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减少,许多年轻人口流向东南沿岸。虽然人口追随产业,但近几年东北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基础工业部门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为中心,许多基础工业都呈现出发展停滞或衰退,这对东北经济形势有很大影响。相比之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聚集在东南沿海,产业差距也造成就业和人口差距。
国家统计局宁吉喆局长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近1亿人,规模仍然较大,但较10年前减少1101万人。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北在我国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较长,寒冷,部分东北人口向较温暖的南方迁移。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口迁移的趋势特征,欧洲、美国也有这一现象。此外,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等影响,东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难关期,沿海部分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其他地区人口具有巨大吸引力。
他表示,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依然存在,潜力巨大。这里有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较好。东北地区受过高等教育人口1650万,粮食产量占全国1/5以上。东北有鞍钢、沈飞、一汽、哈电等国家骨干企业,近几年新增新兴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实现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发展,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新的振兴规划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将带来人口发展的新变化。
此外,由于中部两湖、安徽、江西等地靠近长三角、珠江三角洲,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中部人口密集地区的大量人口流向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