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小蕨麻”产生“大经济”_1

蕨麻的开采现场。

青海新闻网青海大美客户端春天高原,天高,土壤松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在很多看起来荒废的田地里,老人、孩子、女性出阵,挥舞锄头、挖蕨麻、挖土、装袋……现场非常热闹。是的!这里的蕨麻正进入一个新的收获期。

蕨麻是蔷薇科红点鲑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名人参果、延寿草等,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常用来装药。2000年以来,随着旅游业的悄然崛起,这种昔日“土特产”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售价也更高了,几十倍了。不仅产业经济价值大,带动农村收益,而且产量逐渐供不应求。

蕨麻适合海拔1700-4300米的高原。由于太阳日照时间长,紫外线照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的源县适合蕨麻生长。

“每年4月中下旬播种施肥,2个月左右开始出苗。7月除草。到了晚秋,蕨麻的叶子会迅速变黄。经过两个寒冷和炎热,到了第三年春天,蕨麻的根就会像土豆一样分成葡萄状的好几个根块,果实饱满。”进入真正的收获期。“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龙俊蓉蕨麻田基本上不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剂。从播种到收获的两年时间里,春肥使用蒜肥、有机肥、生根肥等,夏季除草只能人工除草。

这是刚出土的蕨麻鲜果。

目前门源县有两种蕨麻。一种是野生蕨麻,俗称油菜田的“杂草”果实。每年4月播大麦油菜前,附近农民都会去田里采蕨麻。另一种是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人工制作的。门源县农牧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门源县种植蕨麻3410亩(1亩≈0.067公顷),2020年种植2500亩,2021年种植2250亩,每亩产量均在150公斤左右。“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数据显示,2021年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卖出的蕨麻价格,较去年上涨16.7%,升至每公斤28元。

2018年开始种植蕨麻王满仓计帐记者:2018年种植6亩地,投入种子成本3240元,4年投入肥料成本9600元,拔草人工费19200元,2019年开始见效,2019年每亩采获蕨麻100公斤,收益3万元;2020年亩产150公斤,收益4.5万元;2021年每亩收获175公斤,收益5.25万元;今年亩产100公斤,收益2.76万元。4年,共收益15万余元,“每亩蕨麻田每年获得2500元左右的利润,比种植薏苡和油菜花收入高出3倍以上。”

我们发现蕨麻不仅具有市场价值,生态价值也相当高。作为多年生草本匍匐茎植物,蕨麻果苗生长速度快,耐盐性和碱,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一株蕨麻可覆盖3~5平方米的土地,这对绿化环境,草原水土贡献大。门源县政府副县长王勃介绍,蕨麻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铁等数十种营养素,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们的出生地蕨麻多销往省外,蕨麻用途比较广泛,在西藏用于酿造啤酒,在东北作为原材料用于制作面膜,在武汉用于饲养虫草菌……”

如今,蕨麻产业不仅创造了食用、药用、保健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为农村余暇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机会。播种、除草、施肥、杀鼠、收获。农闲期,附近的农家一边准备春天的耕作,一边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蕨麻田里采蕨麻。“我们一公里的开采有12-16元的收入,基本上每天的收入都在80-120元之间。”门源县泉口镇泉沟台村村民马得录告诉我们。近几年,蕨麻工资稳定,受疫情影响,很多人依靠蕨麻产业,在无法外出复工时靠在当地就业获得收入。“从门源县蕨麻种植情况看,2250亩蕨麻田产量达33.75万公斤,保守估计经济价值超过1350万元。大量蕨麻需要人工采集,对门源县农民收入影响明显。”。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